科爾瑪一個被評為一輩子一定要去的19個城市之一,也是被動畫大師宮崎駿當作電影"霍爾的移動城堡"
整體設計靈感的城市,讓我在行前抱著高度期待的小鎮。
車子免費停在parking green mountain,我們大約10點多到整個車位都快停滿了,步行到
科爾馬室內市場(Marché Couvert de colmar)約5分鐘時間 ,
沿路走來在市場外圍也有非常多的小販,主婦魂又發作,買了我最愛的櫛瓜晚上加菜。
夏天剛好是桃子的產季,黃色的是杏桃(Abricot)很甜很好吃, 還有另外一種像水蜜桃但較扁平的
蟠桃(Peento)也一樣很棒 ,建議有遇到一定要買來嘗嘗。
逛到街尾這攤賣湯匙畫筆的攤位,小鬼很好奇地停下腳步駐足。
老闆先示範如何用湯匙沾果醬,
大方的讓兩隻小鬼嘗試自己畫(有了這次經驗以後,回台灣吃麵線糊加辣椒醬時一律簽出英文名),
隔壁的阿公對這兩個東方小鬼很好奇......
轉個彎,看到運河對面就是科爾馬室內市場(Marché Couvert de colmar),
營業時間,看不懂沒關係,姊幫你翻譯,
週二及週三 08:00 - 18:00 / 週四 7:00 - 18:00 / 週五 8:00 – 19:00 / 週六 8:00 – 17:00 / 週日 10:00 – 14:00
( 週一公休 )
室內市場雖然規模不大,但整體感覺乾淨明亮,也販賣很多有機商品,有興趣的人可以在裡面尋寶。
市場對面的海鮮碼頭(Quai de la Poissonnerie) 曾經是科爾瑪的漁民區,現在則是進入小威尼斯的起點。
整排像童話般的小屋沿著河道而建,就是整個科爾瑪最美麗的小威尼斯區(Petit Venise),
運河上來往的船隻還真的有威尼斯的fu,
普菲斯特屋(Maison Pfister)
1537年由帽商Louis Scherer所建,在當時堪稱豪宅。這棟木造雕花繁複精美的房屋,
如今不但是科爾瑪的建築代表之一,也是宮崎駿霍爾移動城堡的設計藍圖,
更是中世紀中產階級商人對文藝復興品味愛好的最佳證明。
聖馬丁教堂(Collégiale St-Martin )
與史特拉斯堡主座教堂一樣,都是用弗日山脈的彩色砂岩所建,
始建於1234年 ,完成於1365年。屬於哥德式建築,1572年時曾遭遇大火,歷經幾次重建,最近一次是在1982年。
教堂外牆刻有許多人頭,是當時痲瘋病患的面孔。
蒙古式的銅製尖塔
教堂右邊屋簷上黑黑的像圓盤一樣的東西是送子鳥的巢,可惜沒看到鳥在上面的景象。
人頭屋(la Maison des Têtes)
建於1609年,牆面上共有105個賣藝人物的臉譜,因此有人頭屋的稱號。
屋頂的青銅雕像出自於美國自由女神像的設計者 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 之手,
科爾馬是 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 的故鄉,在科爾瑪的街道上也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,
他的故居被改建成巴特勒迪博物館(Musée Bartholdi),展出很多大師的優秀作品。
連續兩天的東法之旅,史特拉斯堡與科爾瑪兩個城市其實有某些相似之處,但又有各自的特色,
總括來說都是值得一遊的美麗城市。